過去四年來中澳關係螺旋式下降,澳洲新一屆政府上台以來,兩國開始探索修補關係的可能。雙方在貿易、軍事、地緣政治和人權等方面仍有許多待解決的問題。
七國集團召開峰會,俄羅斯向基輔開火;孟加拉國洪災敲響氣候變化警鐘;奧斯陸同性戀俱樂部附近發生槍擊案……這裡是今日要聞。
中國可以藉此使其石油供應多樣化,印度則可以精鍊成品油中賺取巨額利潤。但這削弱了西方孤立莫斯科的努力,可能造成外交後果。
兩種極端情況同時出現,洪澇已擾亂南方近50萬人的生活,造成17億元以上經濟損失;全國多省也被熱浪侵襲,用電量打破紀錄。
新法禁止與新疆存在任何聯繫的產品進入美國。一些公司已被迫尋找其他地區原料作為替代,另有企業開始切割在中國和美國的業務。
大陸下令禁止進口台灣石斑魚。此前當局已於去年禁止從台灣進口鳳梨和蓮霧。相關禁令也令台灣意識到經濟過於依賴大陸的風險。
共和黨任命的法官控制著最高法院,推翻墮胎權的決定充滿爭議,也引發了另一個影響深遠的問題:包括避孕和同性婚姻等其他個人權利的司法依據現在是否也危在旦夕。
戶外水域一直是北京城市生活的一部分,在疫情期間,政府實施了嚴格封鎖和管控,但對「野泳」的管理政策模糊且收效甚微,這些露天泳池成了一些民眾的天然「避難所」。
七國集團的這一計劃將動員6000億美元,投資較不富裕國家的基礎設施項目。但大部分承諾資金不是政府直接支出,而是公共資金和私人資金的混合,無法保證會兌現。
各地警方正在採購能夠收集大量監控數據的技術,以預測犯罪和提前干預。相關係統和軟體針對的是那些在算法和當局看來行為或特徵可疑的人士,即便他們是無辜的。
在同一天短短兩小時內,一項兩黨支持的控槍法案在參議院獲得進展,而最高法院卻對槍枝監管做出決定性打擊,使槍枝政策右傾,將迫使加州、紐約等多州大幅放鬆管制。
許多俄羅斯精英因戰爭選擇離開祖國,但也有很多人選擇留下,其中一些人切斷了與西方的關係,避免批評政府。這也意味著讓俄羅斯人組成聯盟以挑戰普丁的可能性很低。
觀點與評論 • OPINION
亞裔美國人為何成為種族主義暴力的攻擊對象
DAVID SHIH
亞裔美國人在為經濟不平等和消退的幸福感背鍋。只要種族主義信息繼續被用來掩蓋在美國造成分裂的深層力量,反亞裔暴力就不會停止。
美國正在亞洲失去軍事威懾力,中國很清楚這點
ASHLEY TOWNSHEND, JAMES CRABTREE
中國頻繁在周邊地區展示武力引發警惕。美國主導的軍事威懾力正失去效力,除非投入新的軍事和技術資源,否則力量平衡很可能向中國傾斜。
奧密克戎打破「中國夢」
川普,美國怪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