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传播速度有多快?多少人正在死去?可能出现新型危险变异株吗?在缺乏政府可靠信息的情况下,全球科学家都在寻找线索,判断中国疫情的规模和严重程度。
多地医院陷入危机模式,医疗系统被推向极限。许多医护人员不得不在感染后继续工作,未感染的员工则被迫承担更多职责。医院出现药品短缺,各地血库告急。
中国政府在“清零”阶段用不受限制的权力控制国家,但在资源几乎耗尽后,随着疫情席卷全国,当局却消失了。危机时刻缺乏方向让公众对中共的合法性和可信度产生了怀疑。
1月8日起,入境旅客只需提供出发前48小时的一次核酸阴性结果;对入境航班数量的限制也将放宽。但新政并不等于中国重新开放了边境,许多细节尚不明确。
老年人相亲节目近年来日益走红,为观众提供娱乐之余也折射出中国人口迅速老龄化的沉重现实。这些节目也有助于鼓励更多关于老年人社交、浪漫和性需求的对话。
当局两周内仅通报七人死于新冠,多地估计的确诊数字远超官方。随着官方数据和公众认知之间差距增大,嘲笑也在变多。这一波疫情不仅导致医药紧张,也损害了政府信用。
两周内官方仅报告七例死亡。习近平曾将限制新冠死亡的成功描绘为中国优越性的证据,中共可能有政治动机淡化疫情损害。专家认为这可能导致公众低估风险。
在互联网受到严格审查的时代,横幅和旗帜这种传统的抗议标志不再适用,看似荒诞的白纸更能引发共鸣、激发想象力。白纸什么都没说,但它们却比任何口号都更掷地有声。
在政策突然转向后,中国政府使用宣传和审查机器为其寻找说法。官方避免提及转变,而是强调社会稳定,但民众难以放下过去三年的创伤与对现状的疑问和不满。
药物短缺凸显了中国政策逆转的速度之快和杂乱无章。许多城市已出现疫情暴发的迹象,数百万中国人正在为寻找药物费尽心机,这加剧了人们的愤怒和焦虑。
政策的突然转变显示出中国当局疲于应对一连串的新冠暴发、指令混乱、经济困境及政治抗议。大逆转留下的伤疤可能会使人们更加不信任习近平的专断风格。
在放弃“清零”的宽慰之下,是一种难以治愈的深深创伤。一些人呼吁当局道歉,但执政73年来从未道歉的中共已加强对叙事的控制,坚持宣传自己的“胜利”。
官方数字与实际情况脱节,放开后也尚未出现新冠死亡病例通报。分析指出,缺乏可靠的信息可能会产生重大的经济影响,或损害美欧对中国商品出口的需求。
由于阳性人员过多,餐馆关门、外卖员数量骤降、快递陷入瘫痪。目前北京疫情的严重程度难以判断,但发热门诊就诊人次及120电话呼入量表明,感染人数正在激增。
中国不再“清零”,但就业形势仍然严峻。私营部门前景堪忧,年轻人被迫寻找替代方案,考公和考研竞争激烈。他们在相对繁荣中长大,现实却令其充满挫败。
在鼓励人们与新冠共处之余,当局还需要让人们相信最新国产疫苗的安全性与效力。许多老年人仍心存疑虑。专家警告疫苗接种运动对预防目前的感染浪潮来说可能为时已晚。
中国医疗系统原本已在超负荷运转,春运可能会使情况雪上加霜。目前重症情况仍不明朗。由于政策转变过于突然,当局在医疗资源分配方面准备不足,民众也难以消除恐惧。
中国正放弃“清零”,但许多抗议者还不想庆祝,他们渴望更多,也对自己的角色和未来有更多认识。他们明白抗议不会影响权力架构,但他们打破了习近平不可挑战的神话。
目前官方发布的感染病例数已很难反映真实情况。当局呼吁居民非必要不去医院,宣传机器也强调奥密克戎感染不可怕。专家担忧大规模感染可能出现大量死亡。
卫健委宣讲阳性后如何居家,工人们开始拆除核酸检测点,专家也开始宣传病毒更加温和。许多民众既如释重负又感到困惑,许多人纷纷抢购试剂盒和退烧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