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體
移动应用 • Apps | 订阅新闻电邮

科学

美国政治如何影响新冠病毒溯源之争

武汉病毒学研究所以其对蝙蝠冠状病毒的先进研究而闻名。

Ng Han Guan/Associated Press

武汉病毒学研究所以其对蝙蝠冠状病毒的先进研究而闻名。

大流行初期,实验室泄漏说曾被许多人视为阴谋论,如今却在公众舆论中占据上风。新冠病毒溯源的过程受到了中国当局的阻挠,但也受到了美国国内党派政治的影响。 阅读更多

  • 科学家在武汉市场新冠阳性拭子中发现貉的遗传物质

    一个国际专家团队对三年前提取自武汉海鲜市场手推车上的拭子进行筛查,发现除了新冠病毒的基因特征外,该拭子还含有4500多个来自貉的遗传物质长片段。

  • 世卫指责中国隐瞒与新冠起源研究有关的数据

    相关数据曾出现在一个科学数据库中,后被删除。分析称该数据或表明大流行可能是由武汉海鲜市场上的貉感染人类而开始的。目前对相关样本的具体信息仍存在许多疑问。

  • 关于新冠病毒起源,我们已知和未知的

    美国能源部关于新冠起源于中国实验室的结论再次引发了质疑和争辩。关于这个问题,科学家做了哪些调查?为什么有人怀疑实验室泄漏?美国情报界有什么看法?这是一份解析。

  • 美国能源部称新冠大流行可能源自中国实验室泄漏

    官员称新情报促使能源部得出这一结论,改变了此前无法确定病毒来源的立场。但知情人士指出,情报相对薄弱,结论“可信度很低”。当前美国情报机构对病毒起源仍存在分歧。

  • 新冠轻症患者需要吃Paxlovid吗?

    Paxlovid可以降低住院和死亡几率,减少出现长期症状的风险。它适用于哪些人群?症状较轻的患者需要服用吗?为什么有的医生不愿开这种药?本文做出解读。

  • 科学报告称中国已基本消除违规排放臭氧“杀手”

    中国曾排放一种破坏臭氧层的化学物质,可能导致其修复推迟十年。但根据一份联合国支持的科学报告,中国已基本消除该物质的违规排放。臭氧层有望在几十年内完全恢复。

  • 新冠亚变体XBB.1.5有什么特点?我们应该担心吗?

    XBB.1.5已经导致美国多地病例激增。它不仅可以逃避保护性抗体,还可以更好地与细胞结合。对重复感染、症状、病例数和治疗方案来说,这一突变可能意味着什么?

  • 中国疫情形势有多严峻?一场大型科学猜谜游戏

    病毒传播速度有多快?多少人正在死去?可能出现新型危险变异株吗?在缺乏政府可靠信息的情况下,全球科学家都在寻找线索,判断中国疫情的规模和严重程度。

  • 那些天生不会感染新冠的人

    新冠大流行至今,有些人一直未被感染。一些人可能得益于预防措施或运气,但科学家认为,存在一些天生不会感染新冠的人,他们生来具有免疫力,其基因可以为治疗提供线索。

  • 为何全球许多科学家选择天宫空间站进行科研

    国际空间站往往只为有合作关系的国家提供资源和实验机会,但中国将天宫描绘为一个可供全球科学家公平使用的空间站。通过一个联合国项目,目前已有九个实验项目中标。

  • 你有多大几率患上阿兹海默症?

    在发现基因中携带两个APOE4基因变体的副本后,“雷神”海姆斯沃斯宣布将暂时息影,专注健康。普通人应该去做基因检测吗?我们该如何降低患阿尔茨海默症的几率?

  • 哪里排放了最多的温室气体?

    气候追踪联盟通过软件从卫星和其他来源搜索数据,对大到国家和行业、小到单个污染设施的排放量做出预测,并编目了超过7万个排放源。不过,这一研究尚未经过同行审议。

  • 中国“长征五号B”火骸坠落问题再次引发担忧

    “长征五号B”火箭核心级将不受控制坠落地球,具体坠落地点未知。尽管被残骸砸中概率极低,但仍有伤人可能性。此前该火箭三次发射有两次均有大块金属落在人口密集区。

  • 打扫卫生、照顾家人:无偿家务劳动伤害女性身心

    研究发现,照顾儿童和老人、打扫卫生等家务劳动给女性带来的精神负担比男性更多,令她们更常被诊断出焦虑和抑郁。相比之下,男性承担的家务更少,类型也更为有趣。

  • 中国发射“梦天”实验舱,“天宫”空间站三舱合一

    梦天实验舱是天宫空间站的最后一个舱段。建成空间站是北京在太空探索方面追赶并超越美国的最新一步。此前中国运载火箭残骸问题引发批评,此次表示已做出调整。

  • 我们能避免“小行星撞地球”的毁灭性结局吗?

    近年来,科学家和政策制定者比以前更加重视小行星撞击地球带来的威胁。近日,NASA于去年11月发射的航天DART器撞击一颗小行星,成功改变了天体的运行轨道。

  • 为什么奥密克戎仍是新冠病毒最主要的变异株

    距离奥密克戎首次出现已经过去10个月,下一代变异株还未浮现。奥密克戎似乎有着非凡的继续进化能力,最新的子变体比以往所有奥密克戎变体都更易逃避免疫反应。

  • 追逐“巨型冰雹”

    超大型冰雹不断出现,其范围和严重程度也在加大。这一趋势部分由气候变化造成,也与人类行为和科学发现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关于冰雹,科学家目前了解多少?

  • 猴痘病毒如何颠覆了科学家的认知

    在疫情初期,科学家们以为已经足够了解猴痘病毒,但全球4.7万例病例颠覆了他们的许多预期。感染者症状不一,传播途径多样,即使无症状感染者也有传播病毒的可能。

点击下载iOS APP 扫描二维码下载iOS APP 点击下载Android APP 扫描二维码下载Android APP 点击下载Android APK 扫描二维码下载Android AP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