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在伊拉克花费了约2万亿美元,无数生命成为牺牲品。在华盛顿的权力中心,伊战被普遍视为失败的决策教训,影响了一代政治家和政策制定者。如今两党都反感海外干预。 阅读更多
有关美国为何发动战争的问题仍然充满不确定性,关于谁在什么时候知道些什么,以及哪个动机最重要的争论仍在继续。但过去20年的种种理论在某些方面达成了一些共识。
美国人过去几十年来一直是中东的核心角色,却缺席了这个重要的时刻。这一外交逆转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几十年来主导该地区外交的联盟和对手关系被颠覆。
伊朗和沙特重新建交可能导致中东的重大力量调整,也代表着中国的一次胜利。这对中东地区会产生什么影响?中国起到了什么作用?对美国意味着什么?这是一份解析。
为推动两国恢复外交关系,中国在北京主持了四天的秘密谈判。习近平抓住美国在中东地区影响力减弱的机会,将中国的领导力展现给世界,作为美国主导的世界秩序的替代品。
习近平在沙特获得高规格接待。相关协定反映出两国在石油、武器、技术和基础设施方面日益增长的联盟关系。在长期盟友美国之外,沙特也一直在寻求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关系。
习近平此行将参加三场地区峰会,预计将与沙特签署“战略伙伴关系”协议。随着美国将外交和军事重点转向亚欧,习近平此行凸显了北京在中东地区越来越大的影响力。
随着伊朗镇压国内抗议、为俄罗斯提供武器,以及扩大核燃料生产,伊朗对美国的威胁大幅升级。重启核协议的希望几乎破灭,一个与伊朗直接对抗的新时代已经出现。
越来越多的调查人员受雇于一种新的客户——伊朗和中国等威权政府,许多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参与了对合法居住在美国的异见人士的监视、骚扰、威胁甚至遣返。
研究发现,世界各地大规模抗议活动的成功率已直线下降,公民力量越来越难以推动社会变革。分析认为,社会两极分化、社交媒体及数字威权的崛起等因素推动了这一趋势。
此举表明美国对伊朗采取更强硬立场,在伊朗核计划谈判陷入僵局之际寻找新抗衡方式。中国大量购买伊朗石油令拜登政府失望,制裁也可能预示中美的紧张对抗。
年轻女性们摘下头巾并将其焚毁,构成反抗的鲜明图像。但她们也为此付出了流血代价,在当局持续镇压下,目前已有20多人被捕,数名女性抗议者被杀害。
这是十多年来人们对统治系统最激烈的愤怒情绪爆发,人们也将矛头对准了伊朗最高领袖。分析认为,抗议者的多样性反映了伊朗人的广泛不满,但政府可能会持续镇压。
一名年轻女子之死点燃了反政府抗议,人们的诉求扩大,反映出伊朗人对生存状态的愤怒,并引发结束伊斯兰共和国的呼声。抗议因何爆发?对当局有何影响?这里是一份解析。
一名女子因涉嫌违反头巾法被德黑兰道德警察逮捕后死亡,引发了抗议浪潮。抗议者发出了终结伊斯兰共和国统治的呼声。当局派遣安全部队镇压,至少已有七名抗议者丧生。
拜登在演讲中多次提到中国,他坚称美国不想升级与中国的竞争,但表示华盛顿“将毫不掩饰地促进”自由世界的愿景。他还提到伊朗近日爆发的抗议活动,对抗议者表达支持。
基于反对美国等共同点,俄罗斯与伊朗、中国的关系正在加深。但它们的彼此关系存在更强的交易性,紧张关系与矛盾难以掩饰,也很难形成真正持久的联盟。
普京与伊朗领导人的会面旨在巩固两国联盟,后者对俄罗斯入侵的支持远超中国。此次会面也向世界发出信号:对彼此充满不信任的两个国家可能正在缔结真正的伙伴关系。
拜登此行强调要加强与海湾地区盟友的关系。为惩罚俄罗斯,拜登就增加石油产量进行谈判,他还力图推动与沙特达成更紧密的电信协议,以对抗中国在该行业的海外影响力。
拜登此行旨在试图减缓伊朗核计划、加快中东石油向美国输送的速度,并重塑与沙特的关系。此外,这次访问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意在阻止中国在中东地区继续取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