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終審法院兩名英籍法官辭職,稱港府背離自由價值觀

英國最高法院院長週三表示,他和一名同事將辭去在香港終審法院的職務,因為這片中國領土的政府已「背離了政治自由和言論自由的價值觀」。
他們的辭職引起人們對香港英式法律體系的進一步審視,1997年回歸中國後,這個英國前殖民地仍保留著這一法律體系。儘管香港法院長期以來以獨立著稱,但中央政府在2020年對香港實施嚴格的《國家安全法》後,它受到越來越大的壓力,被要求作出支持政府鎮壓異見人士的判決。
香港終審法院由首席大法官和其他本地法官組成,並有來自英國、澳洲和紐西蘭等國的法官擔任非常任法官的職務。這種安排的目的是,即使在香港的主權回歸中國之後,香港的法律體系仍與更廣大的普通法世界保持著聯繫。
英國最高法院院長韋彥德(Robert Reed)和副院長賀知義(Patrick Hodge)的辭職將加劇人們對香港司法自治的懷疑。
廣告
韋彥德勛爵在一份書面聲明中寫道,英國最高法院的法官不能在香港繼續擔任法官,否則會讓人認為他們「支持一個背離政治自由和言論自由價值觀的政府,而最高法院的法官們深深致力於這些價值觀」。
韋彥德寫道,由於港區國安法,英國法官在香港任職是否符合英國國家利益的問題變得需要「日益微妙的平衡」,並補充道,香港法院「繼續因其致力於法治而受到國際上的尊重」。
他們的辭職得到了英國政府的支持,外交大臣利茲·特拉斯和副首相多米尼克·拉布表示支持他們的做法。
「情況已經到了一個轉折點,英國法官在香港終審法院任職已不再說得過去,那會有讓鎮壓合法化的風險,」特拉斯在一份聲明中寫道。
香港官員一直堅定捍衛當地的法律體系。香港終審法院首席大法官張舉能在今年1月的一次講話中駁斥了外界對法院的批評,否認了國安法讓法官的公正性受到影響。
「香港的司法獨立是事實存在,」他說。
廣告
在香港終審法院任職的英國最高法院法官的角色很特別,因為他們也是英國的在任法官。香港法院的其他現任外籍法官,包括來自英國、澳洲和加拿大的法官,都已在本國退休。
但法律專家說,這兩名廣受關注的英國法官的辭職可能會給其他外籍法官帶來跟隨的壓力。
「這將對公眾輿論產生很大影響,儘管就香港的司法狀況而言,事實可能並非如此,」香港大學法學教授楊艾文說。
「在這種持續的感覺和現實之間,人們看到一個巨大的鴻溝,」他補充道。「然後,這當然會讓其他外籍法官陷入困境,因為人們會問他們,『如果這是真的,你為什麼還留在任上?』」
2020年,澳洲法官施覺民(James Spigelman)以國安法為由,辭去了他在香港終審法院的職位。
自2020年實施國安法以來,已有逾150人根據該法被捕。其中包括一家現已停刊的民主派報紙創始人黎智英,以及47名香港最知名的反對派政界人士和活動人士,他們被指控顛覆政府,因為他們曾發誓要試圖在立法會阻止政府議程。
廣告
國安法給香港的司法制度帶來了一些重大變化,包括允許政府指定按照該法審理案件的法官,並對保釋有嚴格限制。在被捕一年多後,根據國安法被起訴的大多數政治人士和活動人士仍在監獄裡等待法庭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