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四年來中澳關係螺旋式下降,澳洲新一屆政府上台以來,兩國開始探索修補關係的可能。雙方在貿易、軍事、地緣政治和人權等方面仍有許多待解決的問題。 閱讀更多
幾年前,被朝鮮囚禁致死的美國大學生的父母狀告朝鮮勝訴,這激勵了其他曾因朝鮮侵犯人權行為遭受損失的受害者和家屬。但這類訴訟較為罕見,獲得賠付的機會也很渺茫。
大陸當局下令禁止進口台灣石斑魚,對該行業帶來巨大打擊。此前大陸已於去年先後禁止從台灣進口菠蘿和蓮霧。禁令也令台灣意識到經濟過於依賴大陸的風險。
在電影《75終老計劃》中,日本政府針對寡居老人開始推廣制度化死亡。導演早川千繪以抒情、含蓄的手法直面日本隱秘的難題:一個社會應如何面對老齡化帶來的挑戰。
在烏克蘭戰爭的警示下,台灣正重新思考其防務戰略,以應對來自中國的威脅。從舉行軍演、購買武器、提高軍隊素質到民眾的自發行動,這個島嶼正努力備戰。
魏鳳和稱中國將堅決粉碎任何「台獨」的圖謀,並不惜一戰;他還說中國不相信美國不支持台灣獨立的保證。此前美防長指責中國在台海的活動越來越咄咄逼人。
澳洲和加拿大表示中國戰機干擾兩國軍機,指這種做法有發生撞機或墜機的風險。北京則將這些視為對有威脅性的外國軍事巡邏的合理回應。這加劇了亞太地區的緊張局勢。
250名學生死於沉船事故。隨著時間過去,大多數韓國人已不再關注這件事,但對失去孩子的家長來說,生活仍凝固在悲傷之中,他們努力保持記憶,有的也試圖從創傷中復原。
週六,在台北、雪梨、倫敦等城市,人們聚集在一起哀悼「六四」死難者,以及在國安法打壓下香港這個城市的命運。港府今年基本上禁止了對「六四」事件的公開紀念。
談判將涵蓋開放農業貿易和統一技術標準等,首次會談預計在6月底舉行。該公告在拜登政府推出印太經濟框架後發布。此舉旨在對抗中國影響力,或將激怒北京。
中國在太平洋地區的規劃更具野心和分裂性,它正尋求通過協議將整個地區綁在一起,擴大對陸地、海洋和數字基礎設施的准入。美國試圖加大投入,但收效甚微。
朝鮮週末表示疫情已得到控制,但週一疑似病例有所增加。外界對官方數據表示懷疑。韓國情報機構稱朝鮮接受的唯一援助是中國的新冠緊急藥物,被分發給平壤的精英階層。
從幫老闆清理狗糞便、被辱罵到被要求下跪,在等級森嚴的韓國,職場霸凌行為比比皆是。但如今類似行為開始引起反抗,政府和民間團體也鼓勵市民舉報濫用職權的官員和老闆。
該協議旨在擴大中國在警務、海事合作和網路安全問題上的影響力。協議草案已被送至10個國家,王毅將於下週訪問該地區。分析稱,此舉意在對抗美國加強其亞洲聯盟的努力。
中方稱該演習是「對近期美台勾連活動的嚴正警告」。該聲明未提供細節,也未明確說明演習是已經發生還是將要進行。此前一天,中俄在東北亞海域舉行了聯合軍演。
華盛頓正強化姿態和語言,試圖阻止北京發動可能的攻擊。官員敦促台灣購買適合擊退入侵部隊的武器;五角大廈開始透露關於美國軍艦穿越台灣海峽的更多細節。
拜登先表態將在軍事上保護台灣,後又試圖緩和言論,這令盟國領導人難以調整自身立場。此前被認為親華的澳洲新總理面臨外交挑戰,日本也試圖保持模糊態度。
拜登的言論被廣泛認為是在暗示美國將直接軍事介入,白宮迅速止損,稱拜登只是「重申」美國的承諾。與官方談話要點不同的即興發言已成為拜登任期的特色。
該框架將使美國等13個成員國在印太建立新的商業規則,提供一個替代北京領導地位的選擇。但由於缺乏傳統貿易協定的市場准入條款,該框架的價值引發質疑。
拜登計劃通過此行向盟友強調,美國不會在歐洲和亞洲之間做出取捨,而是要同時在兩個地區團結民主國家,對抗專制和侵略。制衡中國仍是其外交政策的重心。